桃子套袋的技术指导:
桃果实套袋技术可有效防止病虫危害,减少病虫果率,降低农药残留量和有害粉尘污染;提高果实档次和商品率,使果面光洁美观,同时还可增加果品的商品附加值。以前使用的果袋基本都是用废旧报纸人工糊制的。袋子规格标准很难统一,生产效率低下。透光、透气性较差,阻碍果实光合作用。怕水、怕风,遇风雨淋湿易烂。怕旱、怕热,气温高时因透气性较差,袋内形成高温灼伤果实。致命的是报纸袋的铅污染果实。因而报纸袋利少弊多。
近几年桃农将免套膜袋A、B、C混成母液,稀释后喷涂果面迅速形成一层高分子超薄柔软膜。是塑膜套袋的替代品。绿色环保,操作省工、省时,投资低廉,成膜快,不影响光照和着色,而且,用后果面光洁、色泽鲜艳,口味纯正,保鲜期长。综合表现优于塑料膜袋。食用前用清水冲洗,成膜物质可自动脱离果体。采果后树体叶片翠绿,利于恢复元气,还原树势。兼备反光防日灼、保温防寒、保湿抗旱、果实保鲜、窒息式杀菌杀毒、防裂枣、抑止高温农药挥发、防止雨淋农药水解、灾伤果补救功能。
回答者:董丹 时间:2012/3/22
0
1 桃果套袋前的准备
1.1 疏蕾、疏花、疏果
首先要疏除枝条基部、顶部及背上的花蕾,每个结果枝保留中部5~7朵花;疏果在花后1个月内进行,在桃硬核期完成定果,为套袋做好准备。要注意的是,疏果分2~3次,不应一次性疏果定果,以防裂核或坐果不良。首先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和发育不良的小果,保留果形端正、枝条中部朝下生长的果实,再根据结果枝长短定果。一般长度在30厘米以上的果枝,每枝留果3~5个,并交错留果;长度在20厘米左右的中果枝,留果2~3个;长度在10厘米以下的短果枝留果1~2个;双果的则去1留1.
1.2 套袋前喷药防虫
套袋前1~2天全园喷一遍杀菌剂和杀虫剂,甜瓜套袋注意做好两点:可有效防治穿孔病、疮痂病、食心虫等病虫的危害。药剂可选用穿孔净800倍液、宝丽安1500倍液、桃小食心净1000倍液等。忌用有机磷和波尔多液,防止果锈产生。
1.3 选用适宜的果袋
桃一般选择纸袋。纸袋种类有单层和双层,颜色又分为浅色和深色。根据试验效果,易着色的油桃和不着色的桃适宜用单层浅色的纸袋或选用浅黄色纸袋;中熟桃如红色品种采用单层黄色袋;晚熟桃用双层深色袋效果。生产上也可以因地制宜选用旧报纸、或牛皮纸做袋,剪成8开大小,用胶水粘接成信封式的纸袋。
2 桃果套袋技术和措施
选择桃果专用袋,套前放于潮湿处,使之适当返潮,保持柔韧。将选定幼果,小心除去果面的杂物,撑开袋口,使袋底两角的通气孔张开,手执袋口下2~3厘米处,袋口向上或向下套入果实。套上果实后使果柄置于袋的开口中部,不要让叶片和枝条装入袋子内。然后从袋口两侧依次折叠袋口,用捆扎丝扎紧袋口,使幼果在袋内处于悬空,注意不要将捆扎丝缠在果柄上。如果是自制纸袋,则用订书机或大头针订住袋口即可。另外,树冠上部及骨干枝背上裸露果实应少套,以免日灼病的发生。套袋顺序为先上后下、先里后外。每亩的平均用袋量为6500个左右。桃在盛花后30天内定果套袋。套袋时间以晴天上午9~11时和下午2~6时为宜。
在套袋后每月喷1次300~500倍的氨基酸钙或氨基酸复合微肥。在6月下旬(采收前40天和20天)各喷布1次稀土,或采收前1个月喷布光合微肥、农家旺等微肥,以提高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水分管理方面,果实膨大期、摘袋前应分别浇1次透水,以满足套袋果实对水分的需求,同时防止日灼。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5/2
0
套袋可以改善果面色泽,使果皮底色整齐一致,干净鲜艳,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有效地防止食心虫、椿象及桃炭疽病、褐腐病等的为害,提高好果率;避免农药与果实的直接接触,降低农药残留,提高果实的性;防止果实的日烧、裂果及鸟害;减少果肉红色素,促使果实成熟均匀一致,增进品质。
套袋在疏果后进行,并在当地主要蛀果害虫进果以前完成。先套早、中熟品种和坐果率离、不易落果的品种,后套坐果率低的品种。套袋前对全园喷一次杀虫杀菌剂,杀死果实上的虫卵和病菌。套袋时应按枝由上而下、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将袋口连着枝条用麻皮和铅丝握紧,专用纸袋在制作时已将3厘米左右的铅丝嵌入袋上。无论绳扎或铅丝扎袋口均需扎在结果枝上,扎在果柄处易造压伤,引起落果。着色品种可以选用白色、浅黄色的单层袋,采前不需撕袋,果实采收时将果袋一并摘下;对着色很深的品种以及晚熟品种,可以套用深色的双层袋,果实成熟前一周左右撕袋着色,增加亮度。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6/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