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朋友经常会提出什么是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问题,因他们在施用肥料时区别不了这些肥料,难免会不合理使用,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
氮肥是农业生产上使用量的一类肥料,按其中所含氮素养分的形态,可分为铵态氮肥(如碳铵、硫酸铵、氯化铵等)、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钠等)、酰胺态氮肥(如尿素)、氰氨态氮肥(如石灰氮)等类型。硝酸铵含有硝态氮和铵态氮各半,称为硝铵态氮肥;硝酸磷肥和硝酸磷钾肥等复合(混)肥料,其中的氮素养分也有硝态氮和铵态氮,连同硝酸铵在内,可统称为硝态氮肥料。
在生产上,一般同时施用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往往能使作物获得较高的生产速率和产量。同时施用两种形态的氮肥,植物更易调节细胞内pH值和通过消耗少量能量来贮存一部分氮。两者合适比例取决于施用的总浓度,浓度低时,不同比例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浓度高时,硝态氮作为主要氮源显示出优越性。如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又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二者均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残留极少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而硫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在生产上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作种肥时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但用量也不宜多。它属于生理酸性肥料,在酸性土壤长期施用,会进一步增强土壤的酸性,破坏土壤结构;在碱性土壤中施用,硫酸铵中的铵离子被吸收后,硫酸根离子残留在土壤中与钙发生作用,会使土壤板结变硬。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什么往往不按其需求有计划地吸收,而是更多地吸收硝态氮,并“贮备”于液泡中呢?研究表明,硝态氮在营养器官生长期大量累积是一切植物的共性,随着植物不断生长,体内的硝态氮含量越来越少。
据了解,植物在营养生长阶段大量吸收营养物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当前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供后期生长需要。硝态氮在植物体中累积是植物的“贮备”措施,也是适应逆境的需要。营养生长期积累的硝态氮多,即使后期土壤供应养分不足,植物仍能很好地生长和发育。
另外,硝态氮在液泡内还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合成减少,液泡内有机物含量下降时,硝态氮可替代它们起渗透调节作用,这种调节需要的能量也低。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6/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