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联系方式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附近一百元三个小时,51品茶最新

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农资 > 农药 > 核桃枝枯病选什么农药来防治?

核桃枝枯病选什么农药来防治?

提问时间:2011/8/19匿名 | 分类:农资 | 浏览1319次
2个回答

核桃枝枯病发生的症状  主要危害核桃树枝干,造成枯枝和枯干,严重时造成大量枝条枯死,产量下降。病害先从幼嫩短枝开始发生,然后向下蔓延直至主干。受害枝条皮层初呈暗灰色,后变浅红褐色,变深灰色。并形成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染病枝条的叶片逐渐变黄、脱落、枝条枯死。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大量黑色短柱状物(即分生孢子)。

核桃枝枯病农药防治技巧:在6-8月份,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500倍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效果良好。

回答者:董丹 时间:2011/8/19

0

一、土肥水管理:夏季是核桃树生长的关键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1-3年生的幼树必须浇灌两次透水,以满足核桃树对水分的需求;3-5年生的挂果树,在7月硬核期,必须浇灌一次透水,以核桃个大体丰。6-7月应及时补施尿素和复合肥,2-3年生幼树每株施尿素50克、复合肥100-150克;初挂果树和盛果期树每株施尿素100-150克、复合肥500-1000克。同时应及时进行翻耕,以树干为中心,在2-3米半径范围内进行土壤浅翻,深度一般为20-30厘米,注意不要伤根。

二、整形修剪:定植当年,发芽后及时抹除较低的枝芽,在剪口下20厘米的整形带内选留3-4个生长强壮、位置适当的枝作主枝。第2-4年夏剪,根据1个主干、3个主枝的层树冠骨架标准,继续培育树形骨架结构。一般不采取中度短截,只对影响主枝和骨架的竞争枝进行疏枝。第5年树形基本成形,重点培育结果枝组,逐步扩大树冠,加快形成2-3层树冠。

1.幼树修剪:在整形的基础上,选留和培养结果枝组和结果枝,并及时除去一些无用枝。幼树徒长枝发生部位多在1-3年生枝条基部,可通过摘心或适度短截,以培养结果枝组,对过多过密,影响树形光照的徒长枝应疏除。对生长旺盛的长枝,以长放修剪或轻剪为宜,对直立营养枝,有空间的就地拉平斜,促其形成花芽,增加分枝,缓和长势,促进结果。无空间时疏除。

2.初果期修剪:继续培养主、侧枝,充分利用辅养枝早结果,积极培养结果枝组,对不影响主侧枝的辅养枝,应尽量采取甩放、轻截的办法,促其快速成花结果;对影响主侧枝的辅养枝,可通过疏、缩,给主侧枝让路。徒长枝可采用留、疏、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修剪。

3.盛果期修剪:对长势中庸的树可通过枝组的轮流复壮和外围枝短截,维持中庸树势;树势衰弱的树对骨干枝延长枝进行短截,对延伸过长的枝组进行回缩复壮;对角度开张过大的骨干枝,利用背上枝更新换头或回缩处理。对外围长枝多的树可适当疏剪,对不影响树形的长枝缓放处理。对骨干枝过密的树可视情况逐年分批适当疏除一部分过密枝。对中干上层主枝多、长势旺的树,可采取疏枝或落头的办法,缓和树势。对过密的层间辅养枝可分批疏除,或缩剪改造为结果枝组。

三、拉枝摘心:春季未拉枝或者拉枝不到位的幼树,将当年枝条长度达到1米左右的直立枝、强旺枝,角度拉成60-70度,以便缓和生长势,减轻秋梢抽生;长度达到60公分以上的新梢及时摘心;立秋之后明显抽生的、二次秋梢2叶、1叶摘心。

四、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对于新梢生长强旺的幼树,全树喷多效唑(PP333)、比久、PBO等生长调节剂(按照说明书的配比及次数),抑制新梢的长生长,促进枝条加粗生长,促进枝条木质化。也可以喷施“绿叶·控旺灵”,抑制枝条旺长、促进花芽分化。

五、病虫害防治:在夏季核桃主要的病虫害有枝枯病、黑斑病、腐烂病、金龟子等。宜采取综合无公害防治措施:一是人工及时剪除病株和病枝,全部销毁消灭侵染源,以防蔓延;二是在果园内设置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三是在果园悬挂糖醋水碗诱捕器、性诱剂诱捕器和粘虫板诱杀害虫;四是草把诱杀,7月份在树干上绑草把,11月份把草把取下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五是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6/8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