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联系方式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附近一百元三个小时,51品茶最新

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农资 > 农药 > 棉花如何巧配配方肥?

棉花如何巧配配方肥?

提问时间:2011/4/1匿名 | 分类:农资 | 浏览1267次
3个回答

棉花在生长的时候,不同时期施用肥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找好给棉花配置配方肥的技巧。经农业科研单位多年的研究和农业推广部门的实际经验,棉田氮、磷、钾的比例一般以 1∶0.8∶0.6为宜,如果同时能按需配合施用锌、硼等微量元素,则效果更佳。

为了方便棉农操作,棉花生产专用肥厂家,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按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优化配置组合,棉农只要根据自己的产量要求,采取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就能达到预期目的。以亩产棉花(皮棉)100~125公斤为目标,要求棉田有机质含量为1%~1.2%,同时施用有机肥4000~5000公斤,施纯氮15公斤、纯磷12公斤、纯钾9公斤,再加上硫酸锌1.2公斤,硼砂0.5~1公斤。如果要求每亩棉田产棉花(皮棉)75公斤,则要求棉田地力有机质为0.8%~1%,施纯氮7.5公斤、纯磷6公斤、纯钾4.5公斤,再加上硫酸锌、硼砂各0.5~1公斤。为了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棉田施肥要讲究施肥方法,一般要求将有机质、磷钾肥、微量元素和1/3的氮肥混合施用作底肥,结合整地进行沟施,其余2/3氮素化肥,结合浇水,在棉花盛蕾期或初花期进行追肥。

回答者:董丹 时间:2011/4/1

0

棉花的配方施肥,也称棉花的平衡施肥,就是根据棉花生育特性和需肥规律,根据本地土壤养分状况以及对棉花产量水平的要求,施入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肥料,使土壤中有效养分处于平衡状态并符合棉花需肥要求。经农业科研单位多年的研究和农业推广部门的实际经验,棉田氮、磷、钾的比例一般以1∶0.8∶0.6为宜,如果同时能按需配合施用锌、硼等微量元素,则效果更佳。

为了方便棉农操作,棉花生产专用肥厂家,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按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优化配置组合,棉农只要根据自己的产量要求,采取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就能达到预期目的。以亩产棉花(皮棉)100~125公斤为目标,要求棉田有机质含量为1%~1.2%,同时施用有机肥4000~5000公斤,施纯氮15公斤、纯磷12公斤、纯钾9公斤,再加上硫酸锌1.2公斤,硼砂0.5~1公斤。如果要求每亩棉田产棉花(皮棉)75公斤,则要求棉田地力有机质为0.8%~1%,施纯氮7.5公斤、纯磷6公斤、纯钾4.5公斤,再加上硫酸锌、硼砂各0.5~1公斤。为了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棉田施肥要讲究施肥方法,一般要求将有机质、磷钾肥、微量元素和1/3的氮肥混合施用作底肥,结合整地进行沟施,其余2/3氮素化肥,结合浇水,在棉花盛蕾期或初花期进行追肥。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5/11

0

1.以有机肥为主,施足底肥。整地时,亩施2000~3000公斤农家肥,能全面平衡棉花营养,提高根系吸收养肥能力,活化土壤,防止板结,维持根际生态平衡。

2.减少磷酸二铵的施用。应使用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或选用当地棉花专用配方肥,也可选用三个15的氮、磷、钾复混肥40公斤做底肥即可。在施用其他复混肥时加入2公斤鲁虹1号粉剂,可提高棉花抗枯、黄萎病、立枯病的能力,有效解决死苗问题。

3.每亩用100公斤饼肥和40~50公斤生物菌肥做底肥。在作底肥时,把有机肥如饼肥、菌肥及三分之二复合肥翻入地下,三分之一复合肥随着耙时施入地表,这样有利于棉花苗期养分的利用。

4.稳施蕾肥。蕾肥可施少量复合肥,一般每亩8~10公斤,达到稳长的目 的。

5.重施花铃肥。棉花所需养分的八成以上是在花铃期,所以要重施肥,每亩用尿素20公斤浇水施用,以满足棉花对养分的需要。

6.补施盖顶肥。棉花在秋桃盖顶前发现有早衰现象,要补施8~10公斤尿素浇水施用,以防早衰。

7.巧施叶面肥。为满足棉花对中、微量元素需要,特别是对硼、锌等元素的需要,减少缺素症,应选择在棉花生长中后施用叶面肥,可选用鲁虹回生露叶面肥喷施。蕾期以后选用鲁虹金克拉棉花专用叶面肥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3~4次,可以增铃重、促生长、减少落花落铃现象、有显着的增产作用。

回答者:刘宽 时间:2017/5/26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