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细菌病害,是我国的三大病害之一。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一般多在分蘖期之后发生,主要侵染水稻叶片。
危害特征
1)普通型(叶枯型)
病斑多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扩展为短条斑,再延伸扩展为长条斑,有的可直达叶基部或叶鞘,病健部分界明晰,呈波纹状,条斑从黄褐色终转呈灰白色(籼稻)或黄白色。
2)急性型
主要在环境条件适宜或品种感病情况下发生。叶片产生暗绿色病斑,如沸水烫状,叶片向内卷曲呈青枯状,以上部叶片为多见,病部常有蜜黄色珠状菌脓。
3)凋萎型
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失水、青卷,随后凋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
病害成因
病原细菌为稻黄单胞杆菌水稻白叶枯病致病变种。该病的初侵染分别以病种和病稻草为主。病菌一般从叶片的气孔、水孔、 伤口等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的病菌随雨水飞溅或灌水传播,不断进行再侵染。若从叶片侵染则为局部病害;若从茎基部、根部伤口侵染则为维管束病害。
防治措施
在控制菌源的前提下,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抓秧苗防治,结合肥水管理和药剂防治。
1)检疫:杜绝种子传病。
2)选用抗病品种。
3)培育无病壮秧:选用无病种子,无病田育秧,秧苗喷施药剂。
4)种子处理:强氯精、叶枯唑、乙蒜素乳油等浸种。
5)药剂防治:点发阶段,5-7d喷一次,连喷2-3次。
大田防治:选用叶枯净、叶枯唑、氯霉素、代森铵、噻菌铜、农用链霉素等。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6/9
0
一、水稻的白叶枯病危害与传播扩散
水稻白叶枯病属细菌性病害,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一般在水稻拔节期开始发病,水稻打苞期至抽穗灌浆期病害加重。病菌传播扩散主要靠雨水和风,病害发生期遇到风雨气候,有利于病害扩散蔓延。
二、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
目前水稻白叶枯病防治主要靠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施肥管理和药剂预防三种办法控制危害。药剂预防,以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兑水50—60公斤,选择晴天下午4点以后喷药两次,间隔5—7天一次,预防效果较好。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6/20
0